“勿忘國恥,奮發圖強,決不讓歷史悲劇重演?!边@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南京軍區軍史館時給在場官兵的告誡。
歷史的記憶在回望中更加刻骨銘心。89年,歲月更新,滄桑巨變。當紀念“九一八”尖利的防空警報再次響起,中華民族的歷史與現實、曾經遭受的屈辱苦難與正在創造的輝煌與偉大交織在天空:不戰而退的屈辱永志不忘,振興中華的偉業不會停步,民族復興的曙光已經照亮。
勿忘國恥 銘記歷史
又是“九一八”
每個中國人都不該忘記的日子
在這凄厲的防空警報又在全國各地響起再次提醒大家:勿 忘 國 恥 !
不得不引起我們警醒和反思
當時東北軍20多萬人裝備有坦克、各型火炮等先進武器,還擁有各型飛機265架,而發動“九一八”事變的日軍僅有2萬多人日軍普遍僅裝備步槍、機槍等輕武器。
然而“九一八”事變爆發6個小時后擁有8000余駐防兵力的北大營陷落8個小時后整個沈陽城陷落。
為什么日寇侵略中國,如進入無人之境?
回望這段歷史
當時蔣介石的理由是中日實力懸殊太大,攘外須先安內,張學良和南京政府離心離德,不聽指揮。
當時張學良的理由是:日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,而國民政府不給錢、不給彈藥、不給援軍。
令人心痛的是,
日寇從沈陽兵工廠生產的武器,終成為日軍屠戮我同胞的兇器
令人心痛的是,
日寇從東北掠去的各類物資,終成為支撐日本全面侵華乃至發動太平洋戰爭的重要物資基礎。
可惜,歷史沒有假設!
楊靖宇將軍遇害后被日寇剖開肚子里面除了草根棉花,沒有一粒糧食。
曾任北滿抗聯總司令的趙尚志,在東北抗聯史上與楊靖宇合稱“南楊北趙”。他說:我死也要死在東北的戰場上,1942年2月12日被特務偷襲,重傷被俘后壯烈犧牲。
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趙一曼,英勇就義時年僅31歲,在生命的后時刻,她給兒子寫下遺書:“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,就用實行來教育你”。
東北抗日聯軍婦女團指導員冷云率領胡秀芝、楊貴珍、郭桂琴等人,隨抗日聯軍第五軍一部西進,遭遇日軍后為掩護部隊突圍,她們主動吸引火力,戰至彈盡后毅然走下烏斯渾河,壯烈殉國。
正是有無數英雄先烈的不斷艱苦抗戰,“九一八”事變14年后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了,日本侵略者向中國人民低下了那罪惡的頭顱,從此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。
我們應當銘記:和平是爭出來、拼出來的,不是忍出來、等出來、熬出來的,更不是靠別人的恩賜!
歷史是好的教科書,也是好的清醒劑。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,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??v觀世界歷史,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終都是要失敗的。這是歷史規律。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,并且希望世界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,讓和平的陽光永遠普照人類生活的星球。
歷史的硝煙已然散去,現實的威脅卻無時不在,銘記九一八,讓歷史的風云鞭策我們奮進的腳步,讓先烈的忠魂聆聽我們自強的怒吼;不忘九一八,讓未來的發展見證華夏的崛起,讓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的奇跡。
勿忘國恥,愛我中華
CONTACT US